礦用導風筒是如何包裝或運輸貯存?
1、礦用導風筒吊環應折疊在外側,用編制袋包裝。
2、礦用導風筒在運輸過程中,防止機械沖擊和摩擦,避免日曬和雨淋。
3、產品應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倉庫中,堆放量不應過高,以免影響使用質量。使用過的導風筒應先沖洗干燥,然后折疊存放。禁止接觸損害橡膠和塑料質量的物質,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淋。儲存溫度應在-15℃~35℃之間,相對溫度應在45-75%之間,離熱源1m以外。
4、產品在規定的運輸、貯藏條件下,從生產日起,貯藏期一年內阻燃性、抗靜電性符合本標準的規定。
5、礦用導風筒應根據巷道和鼓風機風量大小等要求選擇合適的規格,彎頭、三通等異形規格,連接時注意氣流方向。
6、在巷道內應懸掛,做到平直,拉緊吊牢,逢環必掛,見壞必補,轉彎緩慢,排除積水,以便減少阻力。(修補方法:將破損處洗凈涼干,用膠水處理)
礦用風筒的使用規范
1.礦用導風筒上井后,首先檢查礦用導風筒的損壞情況和耐久性,然后根據檢查情況處理。
2、修補礦用導風筒時,粘補礦用導風筒的膠漿應按要求配制。根據破口大小裁剪補釘,補釘以圓形為佳;補丁邊緣應大于破口尺寸20毫米;為了防止補釘后翹曲,補釘邊緣應切割成斜面;補釘和破口應刷干凈,直到暴露膠風筒的真實顏色。只有在干燥后,才能涂上膠漿進行粘合。補丁粘合后,用木錘砸實,使其粘合嚴密,確保無漏風;粘合礦用導風筒應再次涂上滑石粉。對于超過100毫米的大破口,必須先用線縫合,然后再粘合。
3、礦用導風筒上的吊環應齊全,吊環間距應保證風筒吊掛平直,兩端鐵圈要縫牢。如需延長風筒,風筒間壓邊粘接寬度,一般為200毫米。
4、修好的礦用風筒應妥善保存,存放的風筒應每季度晾曬一次。
5、制作三通、彎頭和過渡節時,應根據風道的形狀和直徑制作,并注意直線。過渡節長度不應少于2米。
6、焊接礦用風筒圈時,要按電焊工的有關規定進行。圈要焊牢固,并要砸平調圓。
7、干燥、清洗、清掃風筒時要戴口罩,風筒必須在干燥或干燥后粘接。
8、修好后的舊風筒,應按規格尺寸分別存放于指定位置,并做好標記,便于取用。
9、裝卸風筒時應注意安全,要防止鐵絲劃手、扎腳和碰傷眼睛。
10、修補風筒時應準備一臺局部通風機,用來吹干風筒,并準備一臺縫紉機及修理工具。
11、風管修理室內禁止使用爐子取暖的必要時,必須采取安全防火措施,經有關機構批準,下班無人時應關閉爐子。
礦井導風筒維修室內必須配備滅火器材,做好防火工作,室內應保持清潔衛生。
由于礦山空氣污濁,氧氣不足,粉塵過多,因此,礦井風筒布必須具有良好的通風效果,并且風筒的連接要緊密,還需要一個裝置來稀釋空氣中的有毒氣體,以及粉塵。
礦用通風管一般比較耐用,而且風筒比較適合在礦井使用。人在進行作業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那么,風筒布也必須配備除塵裝置,這樣才能把礦井下的工人們帶進新鮮空氣,使他們能夠安全、順利地工作。
因此說,風筒布所要具備的特點有以下幾點,一是耐用堅硬,而是對空氣過濾要求較高,而且防水防電,風筒功能全面。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自由拆卸,安裝方便,不影響環境,耐磨,不怕高溫低溫,達到安全衛生標準,是合格的通風管道。
煤礦用壓風自救裝置是根據我國礦井的實際情況和呼吸救護現場的實際情況而開發研制的一種新型壓風自救裝置。該裝置主要用于煤和煤氣突出的煤礦井下救災保護。主要安裝在井下的避難室、工作面的機巷、風巷、掘進業面、運輸和回風巷、井底車場及各種站房的適應位置。該裝置美觀大方、安裝便捷,噪聲較低,空氣清潔衛生,能夠不影響人員視線,一定范圍內能夠實現工作活動,運用壽命較長。是一種較為科學的煤礦井下使用的壓風自救裝置。